香港玄學大廣場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84|回復: 5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時事] 2016年…西方巨變…審判日將近?一天三大事…不可小窺?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9-30 21:53:5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國會推翻奧巴馬否決 沙特或沽5.8萬億美資產
星島日報星島日報 – 15小時前


【星島日報報導】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週三以超過三分之二的大比數票數,推翻總統奧巴馬的否決,強行通過允許九一一恐襲倖存者和遇難者親屬起訴沙特阿拉伯政府的法案。沙特較早前曾警告,若美國國會通過此法案,沙特可能拋售所持的多達七千五百億美元(約五萬八千一百六十三億港元)美國資產。
  參議院首先以九十七票對一票,通過推翻奧巴馬的否決。數小時後,眾議院以三百四十八票對七十七票,作出同樣的決定。換句話說,奧巴馬一定要簽署該項議案,成為正式法例。奧巴馬在位七年多期間,連同今次在內總共十二次運用權力否決國會所通過的議案,而今次是第一次被推翻,令他在卸任之前數個月,仍要遭受政治挫折。
  奧巴馬週三指國會議員這樣做是「一個錯誤」。他一直指該項議案損害美國的利益及危害國家安全,擔心其他國家也會頒布相應的報復性法例,控告在海外執行任務的美軍人員,政府官員和商業機構。該法案主要起草人之一、民主黨參議員舒默表示,推翻總統的否決並不是一件輕易的事,但在九一一問題上,重要的是讓受害者親屬尋求正義,即使這可能引發一些「外交不適」。
  這項《反恐怖主義支持者》議案(JASTA)較早時獲參、眾兩院一致通過,但提交總統辦公室時遭奧巴馬否決。奧巴馬警告稱,沙特長期以來是美國在中東的主要盟國,一同對抗恐怖主義,擔心這項議案將影響兩國的合作關係。現在他的否決遭國會推翻。
  九一一事件發生後,有受害者親屬堅持認為,基地組織獲得來自沙特的資助,沙特政府必須就襲擊承擔責任。
  此外,十九名參與襲擊事件的劫機者中,有十五人據稱為沙特人。 美國媒體四月報導,沙特外交大臣朱拜爾警告,如果美國國會通過相關法案,沙特可能拋售所持的多達七千五百億美元美國國債及其他美元資產。據報,截至今年三月為止,沙特政府持有價值一千一百七十億美元(約九千一百二十六億港元)的美國國債,尚未計其他資產。
  除了拋售美國資產這個選項外,有專家警告,沙特採取的報復行動,還可能包括縮減與華府在商業、國家安全和反恐等方面的合作,例如說服以沙特為首的波斯灣合作委員會內親密盟友,減少與美國的反恐合作,以及削減雙邊貿易規模、限制美國使用波斯灣地區的空軍基地等。阿聯酋大學政治學教授阿卜杜拉說:「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都應當清楚知道:一旦某個波斯灣合作委員會成員國遭到不公平對待,其他成員國會緊緊團結在其周圍。」他稱,所有國家都會以一切可能的方式來支持沙特。





德銀危機發酵 全球金融市場或再迎黑天鵝
2016年 09月 30日 09:00  鉅亨網新聞中心

和訊外匯消息2016年,德銀的壞消息不斷傳出。先是2月,德銀公布了其2015年的年報,巨虧68億歐元,市場大震,德銀成為第二個雷曼兄弟的呼聲四起。

6月,美聯儲又發布了2016年銀行壓力測試報告,很不幸,德銀的美國分公司德銀信托為僅有的兩家未能通過壓力測試的銀行之一。美聯儲報告發布後,IMF又上來補刀。6月30日,IMF公布的金融穩定性評估報告稱德銀是全球系統性風險的最大凈貢獻者。

8月,德銀被剔除出Stoxx50指數。Stoxx50指數是一個被許多基金跟蹤的指數,剔除引發了更大的拋售。

隔夜,德銀股價創出歷史新低。午間交易時間有媒體報道稱部分對沖基金正在將自己在德銀的衍生品頭寸轉移,並將自己在德銀的閒置資金撤回。受此消息影響,德銀跳水,全天下跌6.6%。

媒體報道稱包括340億美元規模的MillenniumPartners、140億美元規模的CapulaInvestmentManagement和40億美元規模的RokosCapitalManagement在內的10家左右的對沖基金將自己在德銀的衍生品頭寸轉移,並將自己在德銀的閒置資金撤回,減少在德銀的風險敞口。

市場分析稱,此次撤出還是與美國司法部開始的140億天價罰單有關。根據之前測算,如果德銀完全繳納140億美元的罰單,其一級資本充足率將跌至8.8%,資本缺口將高達50億歐元。為改善資本充足率,德銀周三已經以12億美元出售旗下英國保險子公司AbbeyLifeAssuranceCo以籌集資金。

上周末德國總理默克爾拒絕國家援助德銀。八年前的那天…2008年金融危機時,德銀銀行市值相當於德國經濟的一半。德意志銀行擁有146年的歷史,曾位居世界第二。然而不到20年,它已經縮水到180億歐元市值和630億歐元自有資本。

德銀在全球銀行業排行榜早已滑落至70名之外,其市值相當於民生銀行(600016,股吧)的1/3、恆生銀行的1/2,甚至不及總部位於吉隆坡的馬來亞銀行。

當巨頭德意志銀行在危機的漩渦越陷越深時,市場最大的恐慌來自於歐洲銀行業會否會陷入2010年後的全面的系統性危機,而最近一系列證據顯示這種可能性日益增加。

德銀是德國最大商業銀行,也被認為是「全球最具系統重要性的銀行」之一,但現在已被戲稱為「全球最具系統危險性銀行」。德銀可能淪為「雷曼第二」的擔憂不斷升溫。2008年,雷曼兄弟沒能得到美國政府救助,最終破產,並引發全球金融危機。

有分析認為,目前德銀的局勢同2008年很相似,美聯儲和美國政府當時在是否出手救助大型問題銀行方面也十分糾結。一旦德銀真的陷入危機,德國政府是否出手救助可能將會成為決定德銀未來的關鍵。目前歐洲銀行業普遍面臨市場動盪、低利率和壞賬問題等挑戰,德銀一旦陷入危機可能會危及整個歐元區銀行業。

擔憂情緒導致投資者大規模拋售德銀資產,德銀風險對沖工具(CDS)價格正在飆升。國際金融大鱷索羅斯曾多次表示,德銀是「最脆弱」的大型商業銀行。有媒體報道稱,索羅斯曾在英國「脫歐」公投導致的市場動盪期間下注1億歐元做空該行。近期歐元區金融股也持續下跌,歐元區金融業次級債的CDS也大幅攀升。





德銀爆客戶抽資金 同業大裁員!梅克爾將被迫紓困?
2016年 09月 30日 09:33  鉅亨網新聞中心

MoneyDJ 新聞 2016-09-30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德意志銀行 (Deutsche Bank AG) 日前傳出遭美國司法部重罰 140 億美元、財務結構與償債能力引起多方關注,德國總理梅克爾 (Angela Merkel) 已經言明不會伸出援手,市場憂心忡忡。週四 (9 月 29 日) 最新消息傳出,德銀部分客戶已決定抽回資金,無獨有偶,德國第二大銀行德國商業銀行 (Commerzbank) 也在同一天宣布重整、大砍兩成人力,不少人擔憂,德國當地的銀行危機已有擴散跡象,雷曼兄弟 (Lehman Brothers) 倒閉引爆金融海嘯的事件恐再度重演。

華爾街日報等多家外電 29 日報導,消息人士傳出,Magnetar Capital LLC 等部分避險基金客戶對德銀的財務狀況愈來愈擔憂,有些人決定撤回存放在德銀的證券和現金,也有人減少了跟德銀的交易次數,甚至有人同時執行了兩個動作。(見此)

消息指稱,德銀高層和業務人員正在盡力安撫投資銀行與財富管理客戶的情緒,堅稱股價的波動,對德銀的運作完全沒有影響。

稍早美國另一家重量級媒體就已傳出,內部文件顯示,部分德銀客戶已在本週將衍生性金融商品移往其他行庫。消息傳來衝擊德銀在美國掛牌的股票在 29 日重挫 6.67%、收 11.48 美元,創歷史收盤新低。(見此)

對此,德銀特地發布聲明,指稱客戶都是全球最具經驗的投資人,這些客戶應該都對德銀穩健的財務狀況、當前的總經環境、德銀跟美國的訴訟過程和公司策略的執行進度有充分了解。

路透社 29 日報導,有「新債券天王」之稱的 DoubleLine Capital 執行長岡拉克 (Jeffrey Gundlach) 在接受專訪時警告,市場會繼續壓低德銀股價,直到政府被迫提供紓困為止,到了那一天,德銀股價有望在一分鐘內暴漲 40%。他建議,投資人現在應該盡量避開德銀,因為整個問題太過複雜、難以分析清楚,近來市場的疲弱走勢看來還沒結束。

德銀美國掛牌股票的市值如今已不如社群網站 Twitter Inc.。Yahoo Finance 統計顯示,德銀市值在 29 日萎縮至 157 億美元,不如 Twitter 的 161.1 億美元。

不僅如此,德國銀行的財務危機似乎有蔓延跡象。華爾街日報、Zero Hedge、路透社等多家外電報導,德國第二大銀行德國商業銀行 (Commerzbank)29 日宣布,該公司打算進行重整,計畫包括裁減近 1 萬名全職員工、相當於總人力的 20%,且至今(2016) 年底為止都不再配發股利。本次重整的成本約達 11 億歐元(相當於 12 億美元),預計第 3 季將認列 7 億歐元的損失。

與此同時,德國商業銀行還打算同時聘請 2,300 名新員工,把內部流程數位化列為重點職務。因此,該行的員工人數共計只會減少近 7,300 人。另一方面,投資銀行部門的交易活動也會減少,以便降低盈餘的波動度、控管風險,進而釋放資本,目標是在 2020 年將核心第一類資本適足率 (core Tier 1 capital ratio) 從今年底的 12% 拉升至 13% 以上。

知名財經專欄作家 Matthew Lynn 就直言,德銀財務岌岌可危、德國總理梅克爾 (Angela Merkel,見圖) 又搞不清楚狀況,情況跟 2008 年的雷曼兄弟 (Lehman Brothers) 真的很類似,再這麼下去德銀遲早要崩潰,歐元區也會隨之瓦解。

Lynn 26 日、28 日分別在每日電訊報 (The Telegraph)、MarketWatch 撰文指出,自 2008 年之後,投資人就誤以為,假如一家對金融系統非常重要的銀行陷入困境,政府就一定會介入為之紓困。若德國讓大家發現事實並非如此,那麼德銀的投資人肯定會立刻棄船逃生,重演 2008 年金融危機。德銀雖然還不到面臨擠兌的慘況,但距離也不會太遠了,有鑑於此,德國政府必須立即介入,以免德銀爆發信用危機。






德意志銀行危機或將引發多米諾效應
星期五, 九月 30 2016, 00:53 GMT  | FXStreet


分析師Kathy Lien指出,週四市場最大事件為德意志銀行,市場擔憂這家銀行將成為下一個雷曼兄弟銀行。過去24個小時內,德意志銀行股價下跌逾7%,道瓊斯指數下跌逾1%,匯價大跌。風險規避情緒重壓市場,有消息稱該行的對沖基金客戶正提取現金,交易的抵押物減少,且降低銀行敞口。德意志銀行過去數週以來陷入麻煩,股價延續下跌,這些導致風險規避情緒加劇。

值得關注的是歐元並不是下跌最為嚴重的貨幣。事實歐元/美元昨日收盤持平,與澳元/美元,美元/瑞郎,甚至英鎊/美元的跌幅相比,歐元/美元的跌幅較小。若目前是歐洲的真正「雷曼時刻」,歐元/美元還會下跌得更多。有兩個原因解釋歐元/美元出現彈性,即德國收益率上升,而美國收益率下降。大多數投資者仍然認為,德意志銀行大而不能倒。德意志銀行CEO Cryan認為,公司具有巨大的流動性,並因出售Abby Life增加了十億歐元。但問題是,德意志銀行需要向美國司法部繳納罰款140億美元,投資者擔憂這項罰款將削弱該行的資金流動。起初市場希望德國政府將提供緊急援助,但德國政府予以否認,同時該行CEO Cryan表示,這不大可能。機構和散戶投資者撤出資金,銀行面臨更大的現金短缺。德意志銀行的命運對全球市場影響重大,它與全球機構和多家企業關聯密切,這些企業和機構將受到德意志銀行破產的影響。

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德意志銀行如何籌集資金,目前德意志銀行正出售盈利企業,遺憾得是,唯一的最佳途徑德國總理默克爾提供救助。目前默克爾在政治上人氣不旺,明年就是德國大選,默克爾一向反對將納稅人的錢救助銀行。另一個辦法或者是德意志銀行跟美國司法部協商降低罰款,當然德意志銀行將不得不降低花紅,這可輕鬆節省10-20億歐元。但這兩個選項均不會反轉市場情緒。德意志銀行危機已經波及其他歐洲銀行- 如瑞士信貸和巴克萊銀行,這些銀行也在與美國政府進行抵押貸款和解談判。

最低限度是目前歐洲銀行業危機已經來臨,將引起較大風險,不但是對美國股市,但同時也將打壓匯市。受這些因素影響歐元/美元或將無法維持在1.12上方,若歐洲危機加劇,美股將崩盤。美聯儲不大可能於12月加息,即便美國就業出現改善。若危機波及巴克萊銀行,英國央行將加大刺激政策,歐元和英鎊都將受到歐洲銀行業危機的負面影響。





德意志銀行會步雷曼的後塵嗎?
2016年 09月 30日 16:13   JAMES MACKINTOSH


德意志銀行的資本情況薄弱,而且因盈利能力低而可能惡化。

八年前的9月,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宣告破產,背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恐慌的對沖基金爭相撤出資金。現在一些驚慌失措的大型對沖基金正削減在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 AG, DB)的敞口,這兩個情景的相似之處顯而易見,但同時也會造成嚴重的誤導。

德意志銀行的股價在最近幾週暴跌。此前《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稱,美國司法部建議該行支付140億美元,和解有關抵押證券的指控。德意志銀行可能會同意更低一些的和解金額。

據知情人士透露,一些對沖基金客戶越來越擔憂他們在德意志銀行的敞口,因而紛紛撤出資產,德銀管理人士不得不加強有關該行穩定性的保證。

對沖基金也面臨著與所有銀行客戶同樣的兩難選擇。如果不從德銀撤資,利得會非常小,而如果德銀陷入困境,潛在的損失會非常大。

雷曼兄弟破產的方式與所有銀行無異:其所持現金和可供快速拋售的流動資產枯竭,無法償付爭相退出的客戶和交易對手。

原則上來說,同樣的事情可能會發生在任何銀行,因為銀行從來沒有足夠多的易變現資產來立即償還每位儲戶。德意志銀行目前成為焦點的部分原因是,客戶被其股價大跌嚇到──今年該行的股票價格已下跌過半。

但雷曼兄弟的狀況尤其脆弱,因為該機構依靠隔夜回購市場和對沖基金為自己提供資金。在雷曼兄弟最後的日子裡,數十億美元的資金和其他資產從其所謂的優質經紀業務迅速流失,而回購無法續期,銀行和其他交易對手要求其提供額外的抵押品來支持衍生品交易。

德意志銀行則不同。該行的客戶群體更多元化,源自德國零售銀行業和眾多機構業務。德意志銀行的流動資金更多,截至6月底的流動資金規模為2,200億歐元(合2,468億美元),在資產中的佔比為12%,與之相比,雷曼兄弟在倒閉前一個月的流動資金為450億美元,在資產中的佔比為7.5%。

德意志銀行的資本情況薄弱,而且因盈利能力低而可能惡化,但該機構的問題沒有雷曼兄弟那麼嚴重。在雷曼兄弟倒閉前的最後兩個季度,每個季度的損失都相當於股東權益的十分之一強。

更重要的是,德意志銀行能用自己的抵押品從歐洲央行借到錢,這意味著該行可以在必要時把那些相對來說難以出售的資產變現。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簡稱:美聯儲)當時拒絕向雷曼兄弟提供額外信貸,理由是雷曼兄弟持有的可靠資產不夠多。

但這些都不保證會讓德意志銀行免遭雷曼兄弟那樣的命運。如果客戶或者儲戶失去信心,有多少流動性都是不夠的,因為不是所有資產都可以在歐洲央行那裡換為現金。德意志銀行首席執行長克萊恩(John Cryan)的任務是贏回客戶的信心,而且要盡快。

發行新股或許更可能恢覆信心,而這樣做是以犧牲現有股東的利益來增強該行的資本實力。

在股價持續下跌之際,德意志銀行一直拒絕發行新股。雷曼兄弟破產帶來的一個教訓是,該行當時太過驕傲,因為對價格不滿意而拒絕了救助資金。德意志銀行應該小心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於 2016-9-30 22:38:21 | 只看該作者
全球性金融崩潰迫在眉睫?
BY 傳奇 ‧ 九月 27, 2016


新浪美股北京時間23日訊

從2008年以來,美國企業債猛增了三倍,從2萬億美元膨脹到6萬億美元。

《每日快報》報導稱,這也使得企業債務盈利比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

TCW Group管理著大約1950億美元資產,該公司首席投資官裡維爾(Tad Rivelle)認為,這樣的局面已經無法再持續下去了。

TCW目前正建議客戶開始為這一信貸泡沫的「醜陋結局」,為嚴重的衝擊和波動做好準備。

「企業槓桿率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已經達到了史無前例的水平,投資者是時候準備迎接這一輪信貸週期的危機了。」

「這種以信貸支撐的擴張必然只能有一個醜陋的結局……這樣的故事以前不止一次上演過。」

9月的最新數據顯示,企業債券發售額度已經連續第五年超過1萬億美元水平。

摩根士丹利的數據顯示,企業的總債務已經相當於總盈利的2.4倍。

裡維爾,以及之前發聲的不少專家都指出,這問題很大程度上都應該歸咎於各國央行,他們自金融危機以來,就通過債券購買計畫,向經濟注入了大量廉價貨幣。

由於貨幣政策現在已經到了極端寬鬆的地步,這就意味著新的危機到來時,各央行其實已經不會再有進一步寬鬆的空間。

「儘管不同的資產有不同的價格週期,但是所有週期的結局都是一樣讓人遺憾。」裡維爾表示,「顯而易見,當這一次信貸週期的醜陋結局到來,總是會有許多人大吃一驚,其中也會包括那些根據自己的模型信誓旦旦地告訴你近期不會衰退的央行銀行家們。」

「不過,真正成功的長期投資者不但知道該做再膨脹週期參與派對,更知道該在何時起身離場。在外面看來,現在就是該離場的時候了。」



.
3#
 樓主| 發表於 2016-9-30 22:40:32 | 只看該作者
《富爸爸》作者:史上最大崩盤即將爆發!買股、儲蓄都是瘋子
BY 傳奇 ‧ 八月 27, 2016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2016/08/26

暢銷書《富爸爸,窮爸爸》作者羅伯特清崎 (Robert Kiyosaki) 週四 (25 日) 警告,今年全球可能爆發歷史上最大股災,因無論儲蓄型或長線型投資都已失準。不過他也表示,市場崩盤提供了逢低進場、創造財富的良機。

清崎接受《MarketWatch》訪問時指出,如今「錢已不再是錢」,原因之一是 1971 年美元與金本位脫鉤後,全球財富價值遭到摧毀。因此,現在就算努力工作存錢或投資股市,到頭來也是虧損。

但同一時間,有錢人卻不再需要為了錢而工作。清崎同意美國民主黨總統競選人桑德斯 (Bernie Sanders) 所言:「財富及收入不均的問題,是今日美國及全球面臨的最大道德危機。」

清崎警告,目前我們處於市場崩潰的「懸崖邊緣」,且這樣的處境「前所未有」:利率已降到負,繼續存錢的人是「瘋子」;而股票價格已與現實脫鉤,還繼續長線投資股市的人也「瘋了」。他表示自己繼續持有黃金,但不是為了投資而是為了避險,因為預期美元在 1、2 年內就會「完蛋」。

清岐還說,他大部分的財富都是趁市場崩盤時賺到的,像在 2007 年及美國房市次貸危機爆發時。而他關注的重點,並非整體經濟或市場的情況,而是專注於尋找別人還沒看見的投資機會。

清岐總結,在全球央行拚命印鈔的情況下,金錢的價值已經毀壞中毒。因此別再追逐金錢的數字遊戲,應該開始「用腦」來購買真正的資產。

內容來源:

http://news.cnyes.com/news/id/2170719



.
4#
 樓主| 發表於 2016-9-30 22:41:37 | 只看該作者
中俄聯手推「石油人民幣」 挑戰美元地位
2016-05-25 04:12 經濟日報 記者林則宏/綜合報導


大陸媒體引述來自俄羅斯的報導指出,在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以來,莫斯科和北京已經建立起一個強大的能源聯盟,雙方除強化石油和天然氣的貿易往來,兩國還將聯手以「石油人民幣」挑戰美元的石油定價貨幣地位。

據新浪網與大陸網路財經媒體《華爾接見聞》報導,墨西哥經濟學家諾亞拉(Ariel Noyola Rodriguez)在外交事務分析網站Voltaire Network撰文稱,「石油人民幣」是一種戰略性的支付工具,將大大促進一個新的、多極化貨幣系統的到來,新系統將會有各種不同的貨幣,以反映全球力量的均衡。

諾亞拉表示,「華盛頓(美國)和布魯塞爾(歐盟)發起的經濟戰未能讓俄羅斯蒙羞,而是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制裁使得莫斯科和北京的能源聯繫變得緊密了。」

報導稱,目前中俄兩國正攜手推行一項雄心勃勃的計畫,包括一些戰略性項目,例如直通中國的石油和天然氣管道以及聯合煉油廠等。中俄兩國合作已經對全球能源市場構成實質性挑戰。

2015年,俄羅斯取代沙烏地阿拉伯成為中國最大的石油供應者。根據中國海關總署的數據,中國4月從俄羅斯進口的原油達到創紀錄的481萬噸,到去年同期暴增52.4%;中國當月從沙烏地阿拉伯進口的原油則是412萬噸,減少22%。此外,歐洲國家在全球石油市場上的重要性也降低了,而亞洲的地位變得更重要。2015年,中國超過德國,成為俄羅斯石油的第三大買家。

俄羅斯媒體指出,中俄此一戰略性能源聯盟的長期目標還不僅於此。北京最終目的是希望以石油供應為工具,建立一個多極貨幣系統。在遭受西方制裁後,俄羅斯出於安全考慮,在貿易當中也拒絕使用美元和歐元。

2015年中起,中國就開始以人民幣來購買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這提高了人民幣在全球市場的接受度,並有助於俄羅斯減少制裁的衝擊。

諾亞拉指出,「這奠定了一個以石油人民幣支持的新金融秩序的基礎。中國貨幣將迅速成為亞太地區貿易當中的主要貨幣。」他預期,其他產油國,包括OPEC成員國,很快也將開始使用人民幣。






張茉楠:以"石油人民幣"帶動人民幣國際化
2012年05月02日09:08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一時期以來,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呈現加速之勢。無論是匯豐銀行在倫敦發行首批人民幣債券,開啟了香港之外的「西方離岸中心」,還是世行與央行簽訂代理協議,並委託央行代理投資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再或是央行調查統計司近日發佈的題為《我國加快資本賬戶開放條件基本成熟》報告中闡明的政策立場,種種跡象表明,央行已經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然而,信用貨幣的國際化歸根到底需要有資源支撐。人民幣國際化也許還缺少更重要的功能——資源/能源計價功能。事實上,貨幣既是一種價值符號,也是一種價值和財富獲取的手段。人民幣國際化要真正引領中國由貿易大國、金融小國走向貿易強國和金融強國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一國貨幣要想成為國際貨幣甚至關鍵貨幣,通常遵循「計價結算貨幣—儲備貨幣—錨貨幣」的基本路徑,而與國際大宗商品、特別是能源的計價和結算綁定往往是貨幣崛起的起點。從19世紀的「煤炭—英鎊」體系,到20世紀的「石油—美元」體系,其中都演繹了一條國際主權貨幣在能源貿易中的崛起路徑。

  當前,全球的石油等能源金融市場交易幾乎全部以美元定價,無論是場內市場,還是場外市場,無論是現貨市場,還是期貨市場及其衍生品市場,無論是WTI(西德州中級原油)還是Brent(北海布倫特原油)。由於「石油—美元」的貿易結算機制,使得能源的所有權與定價權相分離,石油供給者卻不能成為定價者。石油與美元掛鉤的機制,也使美國擁有強大的石油定價能力,而且「石油—美元」回流機制,更讓美國獲得了巨大的資本利得。

  據相關統計,當前國際市場流通的石油美元達1.4至1.8萬億美元之巨。而這些「石油美元」又以回流方式變成美國的股票、國債等證券資產,填補美國的貿易與財政赤字,使美國長期保持經常項目逆差和資本項目下順差的平衡。多年來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巨額石油美元與東亞國家出口型經濟形成的大量商品美元一起支撐著美國的經濟高速發展,也由此構成了「美元—石油美元—商品美元」這樣一個穩固的資本流動封閉環,也進而影響著全球財富分配的流向。

  石油等能源是以美元計價,美元匯率波動就大大影響基本收益率預期。由於我國議價能力較弱,以及人民幣兌美元升值幅度較大(2012年升幅達到5.11%),這樣,儘管2011年我國原油進口量僅增長6%,但支付金額卻增長45.3%,匯率和石油價格對中國影響還是十分巨大的。因此,中國必須加快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的「石油人民幣」體系,這將是人民幣主權貨幣在國際能源貿易中崛起的新路徑,也將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關鍵一步。

  此外,我國還可以與非洲、中東、東盟等貿易夥伴協商,在能源、礦產、糧食等大宗商品的交易中更多地以人民幣計價,在對外工程承包、勞務輸出與國際援助中更多地使用人民幣,隻有人民幣在全球貿易結算和計價中的佔比大大提高,才能保證人民幣在全球範圍內可持續增長的需求,才能真正建立人民幣國際化穩固而堅實的物質基礎。(記者 張茉楠)



.
5#
發表於 2016-10-10 22:09:19 | 只看該作者
德銀千億罰款案與美談判觸礁
德銀不當銷售按揭抵押證券罰款與美國政府談判無結果。 路透社

【本報綜合報道】德意志銀行與美國政府談判無結果。據德國《圖片報》報道,德意志銀行與美國政府上周五在華盛頓進行的會談無果而終,該行行政總裁John Cryan未能與美國司法部就140億美元(約1,092億港元)不當銷售按揭抵押證券(MBS)罰款,達成一致的共識意見。
在這宗訴訟中,德銀被指控以不當手法向美國兩大政府資助房貸公司房利美和房貸美銷售142億美元MBS,促成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  

擬向兩前舵手追討損失

另外,《圖片報》又透露,德銀考慮向兩位前行政總裁Anshu Jain及Josef Ackermann追討損失,該行已將部份給予Jain等前高層人員獎金凍結,金額涉數百萬美元。德銀發言人拒絕就上述報道置評。
美國政府對德銀提出的140億美元罰款遠超市場預期,導致德銀股價近日屢創歷史新低,而德銀只為法律開支作62億美元(約476億港元)撥備。
德銀目前亦面臨幫助俄羅斯客戶「洗錢」指控,巴克萊預計德銀可能在這宗訴訟賠償22億美元。雖然德銀陷入危機,但市傳卡塔爾皇室考慮將德銀持股增加至25%。

另外,據《泰晤士報》報道指出,如果英國政府選擇「硬脫歐」的話,令英國失去進入歐洲單一市場的優勢,大行高盛會把2,000份職位遷出倫敦,佔該行當地員工人數約三分之一。高盛歐洲總部設於倫敦,統籌整個歐洲的產品銷售。
6#
發表於 2016-11-14 14:18:25 | 只看該作者
川普:總統年薪 我只拿1美元
法新社法新社 – 2小時18分前

(法新社紐約13日電)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 在勝選後首度的電視訪問表示,他不會領40萬美元(約 新台幣1270萬)的總統年薪,只會依法「領1美元」。 他也制止選後發生的歧視言行,要這些人「住手」。 在接受CBS新聞網節目「60分鐘」( 60 Minutes)訪問時,川普(Donald Trump)表示會放 棄領美國總統40萬美元的年薪。他說:「我不會去領那 份薪水,不會的,我想我只會依法拿1元,因此年薪只 領1美元。」

川普靠民粹語言與標榜反移民當選,但選後連日來 已引發許多美國民眾上街示威。他在訪問中告訴示威群 眾,毋需為他的當選而害怕。川普說:「不要怕,我們 會把國家帶回正軌。」 對被問到選後全美各地發生許多對少數族裔的歧視 、恐嚇事件,川普表示,他對相關報導感到「悲傷」, 要求這類事件應停止發生。 川普說:「我討厭聽到這種事,我感到很悲傷;如 果有用,在此我要對著鏡頭說:給我住手。」

不過川普在一些焦點議題上,仍釋出明確訊號安撫 核心支持者。他重申會驅逐或監禁多達300萬非法移民 ,因為這些人有犯罪紀錄;川普也說,仍準備信守在美 墨邊界築牆的誓言,但會接受某些地區改用圍籬。 對於美國最高法院尚待提名1位大法官,川普也誓 言,他將來所提名的人選,會是支持限制墮胎,以及保 障憲法賦予人民擁槍權利的人。此外,川普也表示,他 無意推翻在美已合法化的同性婚姻。

   
   
歧視言行在川普勝選後大增 人權組織警告

法新社法新社 – 2016年11月13日星期日下午2:05

(法新社紐約12日電) 美國人權團體「南方 反貧窮法律中心」(SPLC)指出,在川普贏得總統大選 後,全美已發生超過200起種族歧視言行的事件。 儘管川普(Donald Trump)在贏得美 國總統大選後,言談已較檢點,但他尚需回應許多美國 人對他的疑慮-憂心他上任後仇外情緒繼續漫延。 監控仇恨團體的SPLC,在美國大選後3天來,已追 蹤到超過200起與選舉有關的騷擾與恐嚇事件。另有超 過4.7萬人在SPLC連署請願,敦促川普與白人國家主義 、反穆斯林及反同志的極端分子畫清界線。

   
   
特朗普擬繞過規則 盡快退出《巴黎協定》

星島日報星島日報 – 7小時前

【星島日報報道】路透社報道,聲稱氣候變化是「騙局」的美國候任總統特朗普,正尋求以快速的方法,退出全球近二百國為應對氣候變化而簽署的《巴黎協定》。他現在考慮兩個繞過規則的方案,其中一個方案是發出總統命令,刪除美國在《巴黎協定》上的簽名。

  特朗普多次宣稱氣候變化是中國打擊美國的騙局,並曾揚言一旦當選總統就退出《巴黎協定》。協定規定批准國四年內不得退出,但路透社報道,特朗普的政權過渡團隊正在考慮各種方案,走捷徑快速退出。其中一個方法是發函退出一九九二年簽署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即《巴黎協定》的「母約」,這樣便可在一年內極速退出這兩個協定。另一方案是發出總統命令,刪除美國在《巴黎協定》上的簽名。

  全球近二百個國家去年十二月簽署的《巴黎協定》,於本月四日正式生效。特朗普過渡團隊內負責國際能源和氣候政策的消息人士批評:「在大選舉行(十一月八日)前讓巴黎協定生效是鹵莽的」。他又指責現任總統奧巴馬不經參議院批准,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加入《巴黎協定》,稱如果奧巴馬不是趕着採納,現在就不會出現不好的外交後果。

  根據《巴黎協定》,各國同意把全球平均氣溫升幅,在本世紀末之前控制在攝氏兩度之下,並盡力追求升幅不高於攝氏一點五度的更艱難目標。《巴黎協定》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一次締約方會議(COP21)的成果,第二十二次會議(COP22)本月七日在摩洛哥召開,將於十八日結束。許多締約國表明不希望美國退出,不過,摩洛哥外長邁祖阿爾說,「即使一方決定退出,也不會令協議受到質疑」。

  美國的立場令COP22蒙上了沉痛的氣氛。截至十一日,事務級磋商基本確認了到二○一八年前可就協定細則達成一致的方向性,但能否按計畫推行尚不清楚。部長級磋商將從十五日開始,因全球變暖受損的發展中國家或將提出「擔憂特朗普」的意見。儘管美國國務卿克里說,他會努力執行《巴黎協定》,直到奧巴馬在明年一月二十日卸任總統為止,但這也可被理解成「之後是白紙一張」。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埃斯皮諾薩表示,《巴黎協定》非常有分量,可靠確實,聯合國希望與特朗普建立強大且有建設性的關係。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術數程式按此】

GMT+8, 2024-6-18 22:3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