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玄學大廣場

 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857|回復: 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投資] 投身上大陸特許經營麥當勞, 值得嗎?

[複製鏈接]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2-10-15 23:12:31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香港的麥當勞已有單一個地產商攏斷了特許經營權, 所以在香港已經不能申請開麥當勞了.
但在中國大陸仍有機會, 可是條件也十分辣啊!

以下是申請中國大陸特许经营說明會前要答的頭5條問題:

为确保申请流程的准确与效率,请在正式填写申请表前回答以下问题:
是 否 1、您了解目前特许经营方式是转让一家已在营运中的成熟麦当劳餐厅,不需要您自己选地址。

是 否 2、您了解申请流程中必须接受9-10个月的全职训练和评估,而且必须是您本人参加训练。

是 否 3、您是否愿意将麦当劳作为唯一的事业,并在经营期10年内全职对餐厅的日常工作全力以赴。

是 否 4、您个人拥有至少200万现金或等同现金的股票,债券、房屋等可以变现的资产。

是 否 5、您了解我们可以申请特许经营的城市有:广东省:东莞、惠州、江门、阳江、肇庆、湛江、茂名、云浮。
                                              福建省:厦门、福州、泉州、漳州、三明、龙岩、莆田、南平。

  
5條問題都必須答"是", 才可去報名聽說明會: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2#
 樓主| 發表於 2012-10-15 23:14:33 | 只看該作者
投身上大陸特許經營麥當勞, 值得嗎?

2012年 10月 15日 23時13分
壬辰年 庚戌月 庚戌日 丙子時
時空亡:甲戌旬 申酉空
節氣:寒露上元  陰遁6局
值符天禽星落8宮  值使死門落3宮
┌─── ── ─┬─ ── ─┬─ ── ───┐
│╲   酉朱  │  戌合  │  亥勾   ╱│
│ ┌─ ── ─┼─ ── ─┼─ ── ─┐ │
│申│  九地  │  玄武  │  白虎  O│子│
│蛇│  惊門 戊│  開門 癸│  休門 丙│青│
│ │  天心 庚│  天蓬 丁│  天任 壬│ │
├─┼─ ── ─┼─ ── ─┼─ ── ─┼─┤
│ │  九天  │      │  六合  O│ │
│未│  死門 乙│      │  生門 辛│丑│
│貴│  天柱 辛│     己│  天沖 乙│空│
├─┼─ ── ─┼─ ── ─┼─ ── ─┼─┤
│ │  值符  │  騰蛇  │  太陰  │ │
│午│己 景門 壬│  杜門 丁│  傷門 庚│寅│
│后│禽 天芮 丙│  天英 癸│  天輔 戊│虎│
│ └─ ── ─┼─ ── ─┼─ ── ─┘ │
│╱   巳陰  │  辰玄  │  卯常   ╲│
└─── ── ─┴─ ── ─┴─ ── ───┘


2012年 10月 15日 23時13分
壬辰年 庚戌月 庚戌日 丙子時
甲辰旬寅卯空  月將:辰

  父 甲辰 玄
  兄 戊申 蛇
  子 壬子 青

  后 虎 玄 青
  午 寅 辰 子
  寅 戌 子 庚

  朱 合 勾 青  
  酉 戌 亥 子  
 蛇申     丑空 
 貴未     寅虎 
  午 巳 辰 卯  
  后 陰 玄 常  

邵問津, 劉克勤作品 奇門六壬排盤程式
3#
 樓主| 發表於 2012-10-15 23:19:02 | 只看該作者
1) 全陽: 光明正大
2) 付出巨大
3) 但收獲甚豐
2014年才去辛苦一年如何?
4#
 樓主| 發表於 2012-10-15 23:37:59 | 只看該作者
麥當勞之父﹕吃兩次 引入港
2010-04-11

伍日照笑言,35年前他把麥當勞叔叔從美國帶來時,只是吃過麥記一兩次,也從沒做過生意,完全是「懵盛盛」。(尹錦恩攝)

   
顧客心態經營 分店遍地開花
   
【明報專訊】麥當勞不知不覺來港35年,當年把這種美式快餐文化帶到香港的,原來是一個只吃過麥當勞一兩次的商界門外漢──伍日照。這名沒有讀過工商管理的舵手,卻能令「黃金雙拱門」在港遍地開花,分店愈開愈多。伍日照表示,當年只是以顧客心態經營,那他這名普通顧客,怎樣看麥當勞近來常被發現「靜靜雞」加價?他答得巧妙:「我現在都用八達通付款,所以連價錢都不知道。不過我覺得麥當勞價錢仍舊實惠。」

伍日照在1960年代留學英美,念化學工程。1972年回港後,在好友馮慶炤(馮秉芬爵士兒子)邀請下,加入其基金公司工作。當時美國麥當勞有意開拓香港市場,聯絡該基金公司物色本地合作伙伴,伍日照本來介紹了朋友予馮氏父子合作,惟朋友臨時甩底,結果伍日照決定頂上,共同創辦香港麥當勞。

35年前 首日生意7000元

「(大家)都不看好,家人還鬧我。」伍日照手持博士學位,卻去搞快餐,雖然家人反對,但他堅持去美國接受麥當勞訓練,洗廁所、捧餐全都要做。至1975年1月,全港首間麥當勞在銅鑼灣百德新街開幕,第一天的生意就令看淡的人跌眼鏡,業績逾7000元,「每開一間分店時,我們都會打賭生意情况,我只贏了這一次,之後再開百多間分店時,我都輸了」。

優惠價錢 酒店服務

至此,「黃金雙拱門」的標誌在香港版圖愈來愈大,1991年更進軍深圳。雖然其後不少美式快餐店來港挑戰,仍無損麥當勞的地位,伍日照說只是做好自己,希望顧客以優惠價錢,享受到麗晶酒店(現為洲際酒店)的服務。

他說,當年管理層研究加價時,唯獨他反對,認為價格太高,「我會落區格價,看看士多的可樂、煙仔售價,得知市民日常面對的生活開支,這樣定價比在內部計數實際」。他希望顧客能以低於一包煙的價錢,享用到漢堡包,首間麥當勞開業時,每個漢堡包售1.6元。

83年食材漲價 減價生意反增

伍日照擔任香港麥當勞主席時,最大挑戰是1983年,當年9月,港元由原本的5元兌1美元,急跌至9.6元兌1美元,由於麥當勞大部分食材來自美國,經營成本大增近一倍,按理應加價才能彌補成本上升,伍日照卻減價益街坊,推出10蚊有找的套餐,生意果然好轉。

他說,當時市民都忙着搶購廁紙、奶粉、糧食,加價只會進一步嚇走顧客,減價反而會贏得好感。結果,麥當勞當年開國際大會時,特別邀請他分享香港經驗,他笑言:「美國即刻學減價,日本好耐都不懂得學。」

這名「香港麥當勞之父」在1990年代中期,把經營權售回美國總公司。他說,現時最開心是年輕員工不再認識他,只把他當成普通顧客。不過這名普通顧客的要求並不普通,「希望麥當勞可以由80、90分做到110分,讓顧客享受到如四季酒店的服務」。

明報記者 張岳弢
5#
 樓主| 發表於 2012-10-15 23:56:02 | 只看該作者
http://www.lantianyu.net/pdf17/ts062017_4.htm

第七十一章 美食之都 快餐業同室操戈

香港薈萃了世界的美釀佳餚、風味小吃,餐飲業之盛,聞名於世。從 70 年代起,快餐業異軍突起,發展迅速。快餐業,西式不敵中式。中式快餐, 又以大家樂、大快活兩大集團鋒頭最勁。這兩家在業界,寸步不讓,鬥個你 死我活。更令人吃驚的,兩家業主,原來還是同宗兄弟。兄弟間為何同室操戈?

如果說股市是鱷魚潭,那麼,劉鑾雄就是一隻股市大鱷。 香港素有「美食之都」的盛譽。酒樓食肆、餐廳小館,比比皆是,處處聞香。據統計,香港有中西餐館 8000 余間,尚未計無牌食檔。 香港以華人居多,中餐館佔絕對優勢;華人之中又以粵人為眾,粵菜館遍地都是。粵菜以清淡為主,海鮮與靚湯是粵菜館的招牌菜。粵菜另有潮州 菜、客家菜兩個分支,潮州菜做工之精細,令洋食客歎為觀止。

除粵菜,香港還有為數不少的吳菜(滬菜、寧波菜、蘇州菜、無錫菜)、 川菜、京菜之餐館。據香港的老食客稱,凡是中國有名的萊系小吃,都能在 香江佔一席之地。

西餐中,以法國的佳餚名釀最負盛名,其次是意大利風味的餐廳,英國、德國、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餐館亦有相當的名氣。美洲的飲食,以墨西哥 拉美情調的餐廳為主流。亞洲菜,日本料理鋒頭最勁,其次是韓國菜、泰國 菜、印度菜、越南菜。香港飲食的國際化,在中國大地,找不到第二個這樣 的城市。

香港的傳統餐飲業,在任何時期都相對飽和,大體與人口及消費力同步增長。餐飲業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70 年代快餐的崛起,在其後的 20 多年 間,以驚人的速度蓬勃發展。西式快餐 快餐業的興起,是由於城市生活節奏加快,在外工作和旅行的人,需要快速方便、經濟實惠地解決飲食問題,人們沒有時間,也不願多破費,消耗在傳統的酒肆餐館。

世界上第一間現代意義的快餐館,是麥當勞兄弟於 40 年代在美國聖柏娜 第諾市創辦。60 年代,以麥當勞執潮頭的快餐業風靡全美,波及世界。此時 的香港,快餐業仍是一片空白。學生及打工族早餐,往往是去小食檔,或到 面包房餅屋之類的士多店外賣。

1972 年,在美英留學、獲博士學銜的伍日照回港發展。當他聞知美國麥 當勞公司董事長來港的消息,即與馮秉芬之子馮床挫前去洽談,商議開辦香 港麥當勞連鎖店。當時香港快餐店寥寥無幾,不少人一時還接受不了自助餐的形式,仍抱 傳統觀念,認為進了店就應該享受侍候。肯德基家鄉雞曾來香港搶灘,最後 鎩羽而歸。香港不乏西方遊客,而這些遊客卻獨鍾中國菜餚小吃。
  
麥當勞對合作夥伴非常挑剔,要求全球的連鎖店都是一樣的風格及風 味。合作方還需派員到麥當勞學院進修。因此,伍日照為聯營公司總經理的 首間麥當勞,拖到 1975 年 1 月才正式開張,店面在銅鑼灣的恆隆大廈,租約滿期後搬至現在的麥當勞大廈。 麥當勞在全球享有盛譽,不過港人未必就買帳——大名鼎鼎的家鄉雞慘敗就是實例。在開幕前,伍日照在電視大做廣告,稍後還舉辦急口令大賽。 麥當勞的急口令是:
  「雙層牛肉巨無霸,醬汁牛肉夾青瓜,芝士生菜加芝麻,人人食過笑哈 哈。」

急口令琅琅上口,很快傳遍香港大街小巷,尤其是小學生,把它當童謠 掛在嘴邊唱。麥當勞深入人心,開張一炮打響,食客爆棚。

同年歲尾,第二間麥當勞在淺水灣開張。

到 1990 年,香港麥當勞連鎖集團,在港擁有 53 間分店,穩居香港西式 快餐業大哥大地位。

七八十年代,其他美式快餐、意式快餐、法式快餐,紛紛來港登陸。其 中較大的有:美心快餐集團(擁有 45 家分店),必勝客快餐集團(擁有 30 家分店),意大利粉屋(擁有 20 家分店),等等。

目前,西式快餐在香港的市場佔有率為 2 成。

中式快餐

顯然,在香港快餐業鋒頭最勁的還是中式快餐,道理很簡單,香港是個華人社會。 不過,香港中式快餐業的開山鼻祖大家樂,在開業之初並不敢打「中華牌」,一是因為中餐不太適宜快餐這一個形式;二是當時的西式快餐已初具影響,聲勢漸漸浩大。 大家樂的創始人是羅開睦與叔父羅勝祥。他們原是經營粵式餐廳的,了解到歐美快餐業興盛,便決定在香港開一家中西合一的快餐店,與香港的西式快餐店競爭。

1972 年,首間大家樂快餐店在九龍佐敦道渡船街開張。為保無失,羅氏 將餐廳一劈兩半,樓上是粵式面鋪,供應云吞面、牛脯粉,仍是老派經營, 先吃後買單(結帳),侍者服務。樓下是西式快餐的翻版,採取自助餐形式, 顧客先買票,憑票自取飲料、漢堡包、熱狗、炸薯條。由於價格低廉,出食 快捷,很受學生及上班族歡迎。

事實證明,羅氏以中式保西式的做法是多此一舉,樓下的生意比樓上興旺。

於是,大家樂在 1974 年,一連在旺市開了 4 間全自助式的分店。1975 年,大家樂進軍中環。中環富人及高收入者居多,大家樂再獲成功。「午餐 圖快圖飽,晚餐講究口福」——道理在此。

70 年代,是以麥當勞為龍頭的西式快餐大舉進攻香港的年代。最初的大 家樂,基本上是模仿麥當勞。羅氏叔侄心知肚明,要在競爭中屹立不倒,關 鍵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大家樂的特色就是中西台壁——走華人食客的服務路 線。

從 70 年代中期起,大家樂既賣漢堡包,又賣米飯,中式菜餚湯類有幾十 種之多。大家樂這一招真絕,把路過的中外食客一網打盡。

大家樂很快就從香港的快餐業異軍突起,登上同業霸主的寶座。到 1993年 9 月底,大家樂擁有 110 多家分店,營業額佔同業的 25%。 星橋先生在題為《今日港澳》的一篇文章中,總結大家樂成功的經驗:

一、中西合壁,每家分店通常供應的食物品種高達 100 多種,市場定位 好。
二、各分店的食物大部分由中央食品加工廠供應,集中採購,然後送加 工廠先期加工,並嚴格檢查,再由車分送到各分店,原料、配料全搭配好, 分店只負責最後的烹飪。這樣,一方面能加強食物成本和質量的控制;另一 方面,每家分店可省卻不少廚房設備,減少烹製人手,從而大大減少開支。
三、大家樂十分重視分店位置的選擇,選址的原則是:商業區、購物區、寫字樓和住宅區附近行人較多的交通要沖。
四、創業之初,大家樂便十分重視整體形象及食物的宣傳;初具規模後,便開展一系列宣傳攻勢,頻頻在傳媒曝光。因而,大家樂趕在西式快餐大舉 登陸前擁有一個穩固的消費群體,其後開業的中式快餐店也只能望其項背, 勉強分得一杯羹。
五、大家樂善於吸收西式快餐之長處,採用現代企業化經營和規範化管 理。例如,各連鎖店的裝修和設計、招牌都有統一標準,菜譜價目表、收銀 台、餐桌座應的擺放,廚房衛生條件及員工服飾服務等,都是引進借鑑西式 快餐店的做法。

大家樂的成功,形成了大家樂模式。之後出現的大型西式快餐集團美心, 就吸收了大家樂的做法,西式快餐不限於某一國的風味食物,並且供應一部 分中式食物。

兩羅操戈 談到中式快餐業,不能不談大快活。這不僅僅是大快活在同業中排老二,

緊逼同業泰斗大家樂,更是因為兩家同出一門,是一家人!

大快活的創始人是羅開揚兄弟與他的父親羅芳祥。羅芳祥與大家樂的羅 勝祥是親兄弟,他們的大哥是遐邇聞名的維他奶老闆羅桂祥。羅桂祥的次子 叫羅開睦,羅開睦於 1972 年與叔義羅勝祥創辦大家樂

最初,羅芳祥和兒子羅開福也在大家樂工作。但沒於多久,羅開福執意獨立創業,與父親雙雙退出大家樂,於 1972 年底,在離大家樂不遠的地方, 辦了一家大快活。不明細的人,見兩家店名如此相似,以為大快活是大家樂 的分號。其實兩家店完全獨立,僅僅在血緣上同宗,兩家從開張至今,一直 是競爭對手。

在很長一段時期,大快活不敵大家樂,只能亦步亦趨,步其後塵。

那時,羅芳祥另一個兒子羅開揚,在紐約藝術學院修商業設計。畢業前, 打算在華爾街開辦中式快餐店,用他學到的美術知識和商業理念灌輸到生意 中去。不料,他的設想遭到父親與兄長的竭力反對,兄長羅開福寫來一封長 信,奉勸他不要書生意氣,還是腳踏實地與父兄一道在香港從事快餐業。

1977 年,由羅開揚主理並自負盈虧的大快活,在新界的工業城荃灣揭 幕。羅開揚在與《東周刊》記者訪談中回憶道:「哥哥仍給我自由發揮的機 會,我便趁機將讀番書的理念充分運用出來。」

作為大快活連鎖店之一的荃灣分店,和父兄打理的大快活有較大不同, 門面風格及鋪面裝修、桌凳擺放和員工服飾,均由羅開楊一手設計。羅開揚 摸著石頭過河,邊執業邊改進,到他在永樂街開設第四間分店時,借鑑紐約 快餐店的全新風格及方式,並引進電腦系統管理。
  
大快活入市較晚,在很長一段時期,都有人說大快活是大家樂的弟子, 刻意模仿。羅開揚否認這種說法,他認為,若要說老師,美式快餐店才是我 們兩家的老師,人家搞了幾十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只是大家樂入市早一 步,先學一步,大快活遲一步罷了。羅開揚又說:外界傳聞我們兩家反目, 同室操戈,我們兩傢俬下關係都不錯,聚會時從不談生意,只是在商言商, 健康地競爭。

兩家的競爭,到 80 年代中期,才起根本的變化。大家樂董事總經理羅開 睦移居加拿大,位於由大家樂主席羅勝祥的女婿接替。

1986 年,大快活董事總經理羅開福也移居加拿大,業務全盤交其弟羅開 揚主理。

從 1987 年起,大快活以驚人的速度擴張,平均每年增加 10 間左右的分 店。1991 年,大快活上市,供股集資,實力大增。羅開揚兄弟佔 5 成以上股 權,1993 年身家達 13 億港元。

羅開揚上台後,大快活由步大家樂後塵,改為步步緊逼,甚至針鋒相對。 大家樂的宣傳口號是:「永遠一百分。」大快活麥芒對針尖:「大快活精神,挑戰無限分。」大快活的挑戰,既是對自己,更是對大家樂。 在分店的佈局上,兩家的分店近在咫尺,形影不離。最初是大快活緊盯大家樂,大家樂的分店設在哪裡,不用多久,附近的街面,必會亮出大快活的商號標誌。 大家樂對大快活「截其客流」的做法「不勝煩惱」,又無計無施。大概大快活翅膀硬了,毋須借大家樂的影響旺店,另闢蹊徑,去新城區開設分店。

大家樂「以牙還牙」,也到附近開分店,分流客源,讓大快活不怎麼「快活」。 兩家最典型的店址爭奪戰,爆發於 1992 年的中環。大家樂的租期屆滿, 房東準備加租。不遠處的大快活所處的大廈計劃重建,大快活要遷走。於是,大家樂就不打算加租續約。

誰知,大快活得知大家樂準備放棄,搶先與房東簽約,得下大家樂的舊 舖位。大家樂見大快活「懶」在中環不走,也決定留下,與大快活「血戰到 底」。也巧,大快活所處的大廈沒這麼快拆卸重建,大家樂就租下這幢大廈 的一個新舖位,花費了 60 萬港元重新裝修,與大快活決一雌雄。

據統計,兩家有一半以上的分店,是「並肩戰鬥」著的。另不足一半、各得其所,大家樂入市早,多在商業區;大快活多在新工業區、住宅區。目 前,大家樂的客源優勢勝過大快活,但大快活增長勢頭猛,令大家樂不敢懈 怠。

在食物品種及經營風格上,兩家互相模仿,你有,我亦有;你好,我更 妙。

1993 年 5 月,大快活率先在同業推出早餐。僅隔幾天功夫,大家樂就推 出「醒晨益大家」的早餐與其搶市。

兩家突破快餐單一經營始於 1991 年。這年 2 月,大快活在黃埔花園開設 馬里奧意大利餐廳,不久又在沙田和尖沙咀開設兩家分店。大家樂則開設吉 太郎日本餐廳,由於經驗不足,開張 8 個月便關門大吉。而重酬聘請意大利 餐廳管理及烹任人才的大快活,經營傳統意式美食的業務異常順利,至 1993 年底,馬里奧已增到 20 間分店,是高收入的港人飲食消遣的好去處。

老大大家樂豈能善罷甘休,扯老二衫尾?大家樂創辦洋式餐館不成,索 性斥巨資收購意大利粉屋餐廳,得手後又傾巨資,到 1993 年 3 月,粉屋分店已達 16 間,繼而,大家樂又插手本地特色食品市場,一擲千金,把港人家喻 戶曉的阿二靚湯集團攬進大家樂家族。

從以上事例可窺知,自從羅開揚掛帥後,大快活不再是人們嘲諷中的「跟 屁蟲」,而是不斷創新,頻頻出擊。不少地方,成為老帥大家樂模仿的對象。

到 1993 年 9 月底,大家樂快餐分店數 110 間,大快活快餐分店 96 間; 大家樂營業額的市場佔有率為 25%,大快活為 15%。然而,大快活雖落其後, 分店數或營業額卻每年呈大幅上升趨勢,而大家樂幾年都「膠」在原有水平。 大家樂收購意式粉屋與阿二靚湯,耗盡財力,故在快餐業上呈強弩之末之勢。 行家認為,大快活必後來者居上,如百事可樂緊逼可口可樂、富士挑戰柯達 一樣。

星橋先生分析道:「從某種意義上說,大家樂和大快活的競爭是良性競 爭,競爭結果對雙方都有利,總體上促進香港中式快餐的形成和發展。」

大家樂、大快活幾乎佔了香港中式快餐半壁山河。而中式快餐的市場佔 有率更是高達 80%!

資料顯示,1993 年,香港人出外飲食消費達 359 億港元,快餐消費約 35 億港元,佔飲食業的 10%。而日本快餐的市場佔有率為 20%,美國更高達35%。專家認為,香港快餐業的發展潛力仍很大。羅開揚則認為,香港市場 已日趨飽和,不可能達到美國的水平。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根深蒂固,洋人更 注重食物熱量,中國人更講究口福。洋人不願把時間過分消耗在飲食上,中 國人只要有錢有空,便會極有耐心地坐在餐桌上慢慢等菜,細細品味。

大家樂、大快活,幾乎同時把目光盯在中國內地。據估算,內地快餐消費可望達到 1000 多億人民幣,而目前,只有大中城市才有屈指可數的快餐連 鎖集團。麥當勞在北京王府井開張之初,排隊等候的食客竟有幾千之多!這 如何不使羅氏兄弟怦然心動?

1992 年初,大快活與北京的公司,合資在公主墳開辦第一家大快活分店。繼而馬不停蹄南下,在深圳、廣州開辦分店。到 1994 年 3 月,在內地的 分店數已達 16 間,到 1996 年,已突破 50 家。

大家樂僅遲兩個月進軍內地,首間分店開設在深圳。其後以廣州為大本營,在珠江三角洲的衛星城市開設分店。大家樂正在廣州建設中央食品加工 廠,把食品用冷藏車分送到旗下的各分店,在 1996 年,將形成由 20 間分店 構成的快餐網絡。

在香港的快餐業,大快活遜於大家樂一籌;在內地的快餐業,大快活則勝於大家樂。因此,大快活與大家樂,在整體上已勢均力敵,不相伯仲。羅氏二家族,雙雙坐上香港快餐大王的寶座!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術數程式按此】

GMT+8, 2024-6-18 15:55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